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日前,徽州篁墩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 报道了有“徽州文化第一村”美誉的第村大成屯溪篁墩挖掘被埋地下数十年的清代超大牌坊消息,引起社会广泛关注。挖掘(新闻回顾:“徽州第一村”篁墩挖出清代“程朱阙里”牌坊)6月4日记者得知,御赐有更随着抢救性挖掘的牌坊推进,大量精美的徽州篁墩大型构件出土,乾隆御赐“闽洛溯本”的第村大成另两字残件也有局部出土。
今天上午,挖掘记者现场看到,御赐有更出土的牌坊牌坊大梁、梁托等大小构件,徽州篁墩摆放整齐,第村大成看上去就很震撼人心。挖掘篁墩村干部称,御赐有更目前地里能看到的牌坊还有一根粗壮的大梁,地面是一处小民房,已经和户主协商好将拆掉地面建筑后将大梁出土。对地下可能还存在的其他构件,仍会细心查寻,确保整个牌坊在该地块的所有大小构件、残件,无一遗漏的找到。在挖掘查找过程中,村干部一直在场监督管理,要求工人细心操作,不能在挖掘中造成构件二次破坏。
在篁墩村小学(原程氏统宗祠)内,古建专家姚顺涞查看了保存在这里的牌坊部分构件。经过对现场及小学内的构件仔细比对,姚顺涞认为该牌坊的大部分构件都已经找到了,后期可以按牌坊原貌进行拼对“恢复”。
据了解,篁墩出土被埋清代牌坊一事,引起各方关注,屯溪区有关部门也已经到场查看。同时,也有文化学者认为古牌坊被埋在地下数十年肯定不妥,但清代牌坊属于文物,挖掘工作需要专业规范,以免造成破坏,文物等专业部门参与指导为好。同时,牌坊构件挖掘出土后,须严格保管,不能因为出土而导致流失、损毁等。对此,有篁墩村民及相关学者称,抢救被埋篁墩牌坊以及保护利用好篁墩历史文化资源一事,已经呼吁了20来年,但是牌坊保护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,此次,该村是出于保护目的,为了让保护工作有推动,才主动将牌坊挖掘出来,以方便后期的进一步保护工作开展。
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吴永泉